关键信息提取(KIE)和光学字符识别(OCR)有什么区别?
关键信息提取(KIE)是一种由AI驱动的技术,用于从文档中识别并提取有意义的字段;而光学字符识别(OCR)仅将文本图像转化为机器可读文本,对内容上下文并不了解。
要点摘要
- OCR 负责获取文本,KIE 负责获取洞察,将文档转为结构化数据。
- KIE 可减少错误和人工劳动,节省时间和成本。
- Parseur 将 OCR 与 KIE 结合,助力您将非结构化文件转为可用的 JSON 或结构化数据。
很多人常把OCR和KIE混为一谈,实际上两者作用截然不同。OCR 强大,但仅是文本数字化的开端。
OCR 技术把打印或手写内容转化为机器可读文本,让文档实现数字化与可检索化。根据 TDWI 的报告,大多数 OCR 工具有高达**98%–99%**的页面级准确率,前提是源文本清晰。但 OCR 并不“理解”内容,只能识别页面上的字符。
这时**关键信息提取(KIE)**就成为关键。KIE 不只读取文本,还能识别、分类和提取业务所需的关键字段,比如发票总额、合同日期或客户名称。
本文将详解 OCR 与 KIE 的区别、二者如何协同、以及 KIE 为何代表智能文档自动化的发展方向。
什么是 OCR?
**光学字符识别(OCR)**是一种将扫描文档或图像中的文字转变为可编辑文本的技术。简而言之,OCR 让计算机“看到”页面内容,并将其转为电子文本。
举例:
- 扫描一张发票,OCR 输出:
“发票 #1234 总计 $1,249.99” - 扫描快递标签,OCR 捕获姓名、地址、运单号等信息。
OCR 技术极大便利了纸质文档的数字化处理,但它的功能主要限于“识别”字符,不关心内容结构或上文下理。例如,“1234”既可能代表发票号、客户ID,也可能是无关数字,OCR 很难判断。
因此,OCR 往往是文档自动化流程的第一步。如果需要提取如发票总额、付款日期或供应商名称等业务字段,就需 KIE 出场。
什么是关键信息提取(KIE)?
关键信息提取(KIE) 指利用 AI 自动从文档中识别并提取有价值字段。与 OCR 只输出文本不同,KIE 结合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学习和实体识别,能理解文本背后的业务含义。
举例:
- OCR 扫描发票后输出的纯文本:
“发票 #1234 总计 $1,249.99” - 经 KIE 处理,数据变为结构化字段:
- 发票号: 1234
- 总金额: $1,249.99
结构化输出直接服务于会计、CRM、ERP 或数据分析等系统。
KIE 的应用不仅限于发票。它可从合同抽取条款、从医疗表单抓取患者信息、从收据提取金额、从运单读取物流数据。每一种文档场景,KIE 不止是简单提字,更是识别企业所需核心信息。
总结而言,OCR 给你文本,KIE 给你可用的数据。
OCR 与 KIE 直观对比
尽管 OCR 与 KIE 常被并列讨论,在文档自动化中二者功能本质不同。OCR 侧重“读取”,KIE 侧重“理解和结构化”。以下表格直观展示二者的主要区别:
| 功能特性 | OCR | KIE |
|---|---|---|
| 核心作用 | 识别文档图像中的文本 | 提取并理解关键信息字段 |
| 输出内容 | 原始、未分结构的文本 | 干净、结构化的数据(如发票号、日期、金额等) |
| 实现方式 | 基于规则的字符识别 | 基于 AI(NLP、ML、实体识别等) |
| 应用场景 | 文档数字化、档案检索 | 业务流程自动化、数据推送下游系统、智能分析 |
| 主要局限 | 不理解语境、内容难利用 | 自动理解上下文、字段自带业务语义 |
**简而言之,**OCR 是“读取者”,KIE 是“洞察者”。
为什么仅有 OCR 不够?
光学字符识别(OCR) 极大促进了文档数字化,但若企业追求流程自动化,仅靠 OCR 容易遇到瓶颈。OCR 聚焦文本转换,不掌握内容语义,也难适应多样文档格式,这对有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现代企业来说是不够的。
OCR 的主要局限体现在:
- 无上下文理解能力。 OCR 提取的是“1234”这样的文本,但无从分辨其具体意义。数据难以直接用于 CRM、ERP 等系统。
- 需要人工辅助。 OCR 输出通常需人工审阅、手动模板设置,耗费人力且易出错,影响自动化效率。
- 灵活性差。 发票、合同、收据等格式各异,版面变化易导致OCR失效,维护成本高。
- 准确率受限。 Gleematic 数据显示,在文档复杂或品质较差时,传统 OCR 错误率可高达 30%,带来合规风险和数据误差,需二次复核。
- 难以大规模扩展。 需要批量处理各种文档类型,仅靠人工审核或模板维护难以支撑业务增长。
因此,OCR 更适合作为智能文档处理的基础环节。如果企业希望高质量、高效率地自动抽取文档核心数据,就必须引入关键信息提取(KIE)。KIE 通过 AI、NLP 及上下文理解,大幅提升文档数据的准确率和可用性,让数字文本真正服务于报账、客户、运营等实际流程。
KIE 相比 OCR 的独特优势
OCR 实现初步数字化,但企业能真正获益的,是 KIE 带来的高准确率、自动化和大规模适应性。KIE 让文档处理进化为真正的智能自动化。

据 MDPI 研究,传统 OCR 技术在识别关键字段时准确率仅为60.18%。引入 KIE 后,匹配准确率跃升至90.06%,准确性和效率大幅提升。
KIE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:
- 语境理解,显著提升准确率。 AI 能辨别“1234”是发票号、金额或其他字段,减少错误传递。
- 兼容多变版式,无需模板维护。 支持各种结构、杂乱文档,适应性强。
- 自动化数据流,降低人工干预。 无需反复录入和校核,节省时间和费用。
- 数据直推业务系统。 KIE 输出结构化、已验证的数据,可接入 ERP、CRM、会计与分析平台,省去中间环节。
换言之,OCR 输出纯文本,KIE 让文档直接变为企业可用的数据。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企业在数字化自动化道路上选择 KIE。
KIE 如何解决 OCR 的局限?
OCR 仅实现文字读取,KIE 则让文档处理变智能。KIE 利用 AI、NLP 和机器学习将字符流自动转换为结构化数据,企业能直接落地应用。
KIE 具体改善 OCR 问题包括:
- 上下文和语义分析:区分字段含义,不止于提字。
- 灵活适应不同版式,无模板也能提取。
- 支持各类型文档(结构化、半结构化、非结构化),如发票、合同、收据、运单等。
- 具备企业级扩展性:自动化处理大批量多格式文档。
- 内置校验机制,如总额与明细对账,确保业务数据可信。
总的来说,KIE 打通了从文字提取到数据应用的全链路,让企业获得真正的流程智能、运营降本增效。
典型场景:KIE 如何优于 OCR
实际应用场景中,二者差异体现在数据的自动应用能力上。OCR 实现文本数字化,KIE 则让关键业务字段自动流转、减少人工。
- 发票与收据:KIE 可直接提取供应商、发票号、总额、税金和到期日,自动对接会计系统。仅 OCR 需手动二次处理。根据 Medium 评测,结合 KIE 或大语言模型后,明细召回率可由 OCR 的约88%提升到97%。
- 合同文件:KIE 自动识别合同各方、日期、条款,用于法务自动化。
- 医疗表单:KIE 精准提取病人编号、理赔号、保险等,加速医疗管理。
- 物流单证:KIE 能批量识别运单号、收货人、货品明细,助力供应链自动化。
在这些场景下,OCR 只能完成阅读,KIE 则带来结构数据,自动驱动业务系统,无缝连接数字化和真正自动化。
Parseur 如何释放 KIE 的全部价值
仅依赖 OCR 远远不够。要实现企业级自动化,不仅要“读取”内容,更要智能理解并结构化导出到现有业务系统。这正是 Parseur 的核心优势所在。
Parseur 兼容OCR与KIE,将非结构化文件高效转为可用 JSON 或其他结构化数据。
Parseur 免人工,无缝输出干净可用数据。
Parseur 支持双界面模式:
- API:开发者可高速集成
- 可视化网页端:运维、业务人员无需编程即可全程监控、调整和优化数据流,极大降低技术门槛。
网页端还允许自定义 JSON Schema 和提取规则,支持审阅文档、微调解析,企业可掌控所有流程。
同时,Parseur 提供与 ERP、CRM、会计等主流系统的自动集成,提取后的数据可直达核心业务平台,实现端到端自动化。
简而言之,Parseur 以高准确性、便捷管理和强企业扩展性,让 KIE 技术快速落地。API+Web 双平台模式实现开发与运维团队的高效协作。
未来展望:OCR + KIE + 大语言模型赋能
文档处理正迅速迈向智能新时代。OCR 填补了数字化底座,KIE 实现智能抽取,如今 大语言模型(LLMs) 的崛起让领域持续变革。
未来主流趋势:
- OCR=基础设施 —— 负责文本数字化。
- KIE=智能进阶 —— 实现结构化信息自动挖掘。
- LLM=革命性升级 —— 深度语义理解,自适应文档结构、多语言、复杂场景处理。
得益于 LLM,企业可以获得:
- 更高准确率 —— AI 能判断字段间的逻辑关系,提升数据质量。
- 更强适应力 —— 摆脱模板束缚,即插即用新文档类型。
- 更广支持范围 —— 支持多语种、手写体及行业专属格式。
最终,这些技术将推动智能文档处理(IDP)深入发展,实现 OCR、KIE、AI/LLM 的全流程自动化。随着企业对更高效率、更低错误率与法规合规的渴望,IDP 已成为必选战略。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预测,全球智能文档处理市场规模将从2025 年的 105.7 亿美元增长到2032 年的 666.8 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30.1%。
简言之,OCR 打开数字化大门,KIE 实现信息智能提取,AI/LLM 正引领企业迈向全自动化、极致灵活的未来。

OCR 与 KIE 并不是互相替代,而是文档智能化进化的不同阶段。OCR 负责“抓取文本”,主攻文档数字化;KIE 负责“深化理解”,聚焦字段结构化和自动化运营。
对于企业用户来说,这一差异至关重要:OCR 只能输出原始文本,KIE 却能精准提取所需数据,使其自动流转至业务系统,突破数字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准备迈向超越 OCR 的信息抽取与自动化?欢迎免费试用 Parseur ,体验无模板 AI 引擎驱动下,发票、收据、合同等文档数据提取的便捷与效率,让关键信息真正驱动您的业务流转。
常见问题解答
当企业研究文档自动化时,两个关键词经常出现:光学字符识别 (OCR) 和关键信息提取 (KIE)。两者在智能文档处理领域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,但各自用途不同。为了帮助您理解区别并选择合适的方案,以下为您解答了一些关于 OCR 与 KIE 最常见的问题。
-
OCR 和 KIE 是一样的吗?
-
不是。OCR(光学字符识别)是将扫描的文档和图像转换为机器可读文本。KIE(关键信息提取)能够识别并结构化特定字段,如总金额、日期或客户姓名,使数据能被用于自动化。
-
为什么KIE在业务自动化方面比OCR更好?
-
OCR只能输出原始文本,通常需要人工审核或模板才能理解。而KIE则结合 AI 和自然语言处理(NLP),理解上下文,提取结构化数据,并可直接导入业务系统,减少错误并节省时间。
-
OCR 和 KIE 可以协同工作吗?
-
可以。OCR通常是第一步,实现文档数字化。KIE则在OCR基础上运用智能,提取企业真正需要的字段。两者合起来,成为智能文档处理(IDP)的核心。
-
KIE有哪些典型应用场景?
-
KIE常用于发票、收据、合同、医疗表单及物流文档。它可提取如总金额、合同日期、患者编号、运单号等OCR无法直接整理的结构化数据。
-
KIE的准确率比OCR高吗?
-
OCR在处理非结构化版面时常有困难,而KIE结合 AI 使用,通过理解上下文和字段验证,准确率可达98%,远超基础的文本识别。
-
Parseur使用OCR还是KIE?
-
Parseur 两者兼用。它以OCR为基础捕获文本,然后利用AI驱动的KIE提取结构丰富的字段。这种无模板方案让各种文档类型都能灵活处理,并可直接集成到您的工作流中。
最后更新于




